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以下簡稱本署)於102年7月23日成立,專責規劃與執行老人、身心障礙者、婦女、兒童及少年福利、家庭支持等事項。
使命
促進全民福祉與權益
願景
保障權益.支持家庭.友善社會.精進品質
策略
1.規劃前瞻社福政策,綿密服務輸送網絡
2.營造友善育兒環境,保障兒少福利權益
3.建立婦女培力機制,促進婦女公平發展
4.厚植老人照顧量能,建構健康尊嚴的高齡社會
5.推動多元服務模式,強化身心障礙者自立發展
6.完善家庭支持體系,提升家庭照顧能量
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開啟一扇民間與政府對話的視窗,並建構一個婦女資源與資訊交流的中心。
2016年與衛福部社會及家庭署共同出版「温暖微光」一書,介紹社會企業創業故事,提供給想要踏入社會企業者,最貼近台灣在地社會的實例。
婦權基金會在社會企業的耕耘,要從2009年八八風災襲擊談起,我們在部落看見一群勇於面對巨變的婦女,在微型工房中努力生產傳統工藝,以維持生計的艱難。我們希望扮演平台角色,協助引入外部資源、加強行銷,並經由多元通路,讓工房產品更廣泛接觸消費者。
創立「嫄」結合原民傳統與現代設計,讓每項工藝作品說自己的故事,實現「原鄉婦女在地就業」、「女性經濟地位提升」的目標。
台灣好室有限公司 (Hub Taiwan Co., Ltd.)引進源自英國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與創業社群全球品牌 – Impact Hub 社會影響力製造所。
Impact Hub是由各個在地空間所串連而成的全球網絡,扮演著創新實驗室、企業孵化器和社會創新社群中心等多元的角色,更是一個提供會員各種資源、靈感、合作機會與擴大社會影響力獨特生態系統。
近期Impact Hub與UNDP(聯合國發展計畫署)共同合作,於各地的Impact Hub推行聯合永續發展目標(SDGs),Impact Hub Taipei深信以此目標為號召,並以各地Hub實體空間為載體,將提供不同背景、專業和文化的會員彼此連結、交換想法與合作的機會,進而產生對全球永續發展的正面影響。
社團法人中華安得烈慈善協會建置「安得烈食物銀行」,以關懷照顧弱勢孩童為服務宗旨,倡導食物不浪費,以及面對急難時提供最即時的援助。我們特別關懷0-12歲的弱勢孩童,截至目前每月照顧台灣超過4200位孩子,透過每月固定將可常溫保存的乾糧食品,如白米、麵條、兒童奶粉、穀粉麥片、調味品、營養口量、八寶粥和兒童讀物組合成價值超過1000元的「膳糧食物包」,提供他們一個月成長所需用的營養。
民國53年,政府為照顧違建戶及單身老兵,興建南機場集合住宅, 迄今已五十多年,南機場如今成為台北市弱勢家戶集中的老舊破敗社區,社區長者、身心障礙者、新住民家庭及隔代教養家庭等迫切需解決的問題。 「社團法人臺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因應社區弱勢照顧需要而誕生,逐步而踏實地建立社區照顧相關設施及服務方案,並擴大辦理了兒少課輔與品德教育、運用愛心廚房辦理獨居長者與身心障礙者送、供、共餐,辦理南機場借還書工作站提升家戶及兒童閱讀風氣,新住民與輟學青少年技藝培訓及就業輔導,更建立全台灣第一間社區型食物銀行「南機場幸福食物銀行」,運用社會慈善物資濟助弱勢家戶。
人生百味是從街頭出發,關注無家者與街賣文化的團體。我們不改變人,而是改變街頭的風景,使街頭成為明亮友善的地方,人們願意放慢腳步,注意與關心周遭的人事物。透過輕鬆簡單的互動,建立起連結,形成更緊密的社會保護網。
1987年初,一群主婦有感於社會型態的急遽變遷,身為社會的一份子,不能再坐視生活週遭的種種環境病態、教育缺失。於是他們以「勇於開口,敏於行動,樂於承擔」自許,決心從自己做起,來改善環境, 提昇生活素質,「主婦聯盟」於是誕生。1989年,主婦聯盟正式成立「財團法人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30 年來,「主婦聯盟」秉持初衷,倡議生活環保、綠色消費、綠色飲食、低碳節能、非核家園。透過組織力量,監督政府制訂政策;藉由社會教育,呼籲人人力行環保、永續生態。
由新竹市社福機構「愛恆啟能中心」規劃設立的「慢飛兒庇護工場」,旨在提供15歲以上的成年身障者就業服務。庇護員工將所學習到的工作技能,直接在職場上操作,並經由各界提供之二手物資,提供員工們學習物流管理與門市操作,讓二手物資能發揮更大的價值,亦落實環境保護之永續發展之理念。
此公益組織目前營運項目包含:由身心障礙者與就服員組成的「清潔環保服務隊」、販賣二手商品與咖啡的「慢飛兒幸福生活故事館」和提供場地租借、定期舉辦身心靈成長課程的「慢飛會議室」,此外,在網路上有販售咖啡,亦有二手書籍之「慢飛尋寶舖」。
「新生命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台灣第一間社會企業,於2008年3月誕生,成立的主要目標是希望能夠提供脊損重障傷友擁有一份工作,找回自我的生命價值,發揮所長也回饋社會。其公司結合雲端科技與友善企業的力量來建置數位科技資訊化的工作環境,開展了脊隨損傷者自立自強、展現工作能力的一條道路,顛覆多數社會大眾對脊隨損傷者「失能」的刻板印象。
傷友若有工作,不但能降低家人與整個社會成本,同時能實現自我價值回饋社會,也能使他們的生活重拾笑容和信心,憑著一技之長,有了翻轉命運的機會,帶動社會暖流,讓傷友的就業環境受到更多保障。
由「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為幫助心智障礙青年及弱勢族群就業設立。以專業清潔標案為開始,根據30多年的專業服務經驗,研發出以一般就業促進者,包含中高齡失業者、原住民、單親婦女、受虐婦女等,與心智障礙者協作的工作模式,直接聘僱心智障礙者與其他就業促進族群,使其在大型職場上各展所長、相互合作,且提供優質、正向鼓勵、安全與多元關懷的就業環境,進而促進社會平等與融合。
「多扶接送」成立於2009年5月,為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創櫃板」第一波以社會企業分類登錄且合法成功募資的公司,也是台灣第一家專業輪椅接送服務公司。以「無障礙環境的全面連結」作為服務宗旨,讓行動不便的朋友也能真正掌握與安排自己「行」的需求。
多扶不但為各種行動不便的族群量身打造醫療接送與旅遊之服務,一方面督促各場所的無障礙設施改善,另一方面也積極協助行動不便者就醫、旅遊,促進身心健康。
「台中市居服照顧合作社」創立於2008年4月,藉由合作社之組織、遵循政府法規、提供相關機關之工作機會,用以保障社員的工資收入、福利待遇及工作權,並結合我國長期照顧人力需求,整合多元性服務提供,期能謀求多贏之生活互助模式。
近年來,由於國內經濟的轉變、引進移工與失業人口的增加,衝擊中高齡人口之低技術人力。貴社即為照顧服務員自助互助的組織,以共營共作的方式,運用組織的力量對外承攬照顧勞務,謀求中高齡社員勞動社員的經濟利益與改善他們的生活。
落成於1929年的宮原氏別墅,是宮原眼科醫師-宮原武熊興建的住宅別墅,爾後由臺中市政府接收做為市長官邸。2016年,由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以銀髮、文創、參與的「銀創參與」為規畫概念,打造「不老夢想125號」。
展館一樓設有「不老夢想常設展」與「真人圖書」,藉由一幅幅真實故事,讓人看見爺爺奶奶超乎所想的夢想及不老圓夢力,以及不老食埕創造銀髮就業機會,分享傳承古早味與新創意的食飲,傳遞心不老、夢不老、行動不老的不老精神。
「好好園館」為台灣第一家,推出小規模學習型附服務生活社區,以日本2012年來快速發展的附服務高齡住宅為基礎架構,並結合靜宜大學軟硬體資源特色,致力於提供健康、亞健康長者具有高品質服務的長期生活照顧服務。
從服務經驗中延伸出連續性照顧模式,期望打造出聚焦社區照顧、社會創業議題的社會企業平台,並導入福氣社區關懷協會長照服務人力,創造世代互助的生活社區,發展青銀共創的幸福美學,滿足身心虛弱的入住者與鄰近社區長期照顧的服務需求。
仕安合作社是個鄉下社區成立的組織,股東社員皆為在地居民,用接近公平貿易的方式保障農民收入,並輔導轉型為無毒健康的生產過程,讓農民身體和社區環境都能健康,賣的不只是農產品、而是為了社區並成為他永續發展的動力。每年合作社利用結餘20%以上,維持社區的公益活動與福利,回饋包含;長者供餐、醫療接駁、孩童輔導、急難救助,並鼓勵青年留在社區創業或就業,減緩人口外流面臨潰堤。
「正興幫」崛起於2015年某月某日,是由一群在台南正興街討生活的販夫走卒所組成,集結群力發表不正經的「正興聞」,引起世界的注目與驚艷,陸續誕生的「正興貓」亦匪夷所思的展開,還組成「雞母皮樂團」出道。接著浮出檯面組織「臺南市街區正興同協會」,打算以滲透思維解構並重組體制運行的練習模式,同時引援外力成立「諸事正興股份有限公司」,以社會企業概念更大膽提出城市藍圖想像,看樣子武林將再起一陣興風諧雨。
南新社區位處旗山區溪洲南端,早年以產香蕉聞名,曾經產量居台灣之冠,也因此帶動了旗山溪洲地區的經濟發展,戲院、酒家等商業林立。雖然經濟價值大不如前,目前仍以種植香蕉為大宗。近年因人口老化,南新社區看見需求,走在政策之前,十五年前就自主辦理社區長輩照顧服務,至今從未間斷,八八風災重創南新,南新向風災學習,體認到友善大地的重要性,開始推廣環保酵素,也開始社區青年的培育工作,以婦女培力的初衷,推展各式產業活動。南新社區三十而立,以永續自主發展為目標,邁向下一個三十年。
德國科隆大學社會學博士。因為921地震,他投書德國明鏡周刊,之後的迴響使他20年來持續參與社會創新倡議。作過EMBA小主管,家扶基金會顧問。青年署國際組織與社會企業訪問團德國團領隊,以及亞太經合會跨國學生再生能源創新企畫競賽共同主持人,認為勇敢跨界學習是社會創新的關鍵。為了教育部摩課師社會企業系列課程,爬上祕魯高原採訪印加牧民,是他最快樂的經驗。
目前擔任逢甲大學社會事業研究中心主任,參與大學社會責任計畫;光遠心公益公司獨立董事,撰寫心靈產業的社會影響力報告書;台中市原住民委員會委員,為原住民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建言;中華民國儲蓄互助協會顧問,探索平民銀行的社區應用策略;CGNF自然農業協會榮譽顧問,建立循環農業的共享經濟模式;南投玉德慈善會顧問,尋找偏鄉小學教育生態問題的解方。
Email:hwang@fcu.edu.tw
從事弱勢促進就業約有16年以上經驗,在全球發展社會企業的趨勢下,期望透過有效商業模式解決社會問題,有幸參與NPO非營業組職從事庇護工場及社會企業之發展。現為 財團法人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之經理、第一社會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之總經理及第一物業管理庇護工場之場長。
銘傳管理學院大眾傳播學系畢業,12年影視節目與紀錄片製作經歷。 因為家人的需求赫然發現國內無障礙的服務付之闕如,與其抱怨與等待,不如自己開始做起。創立「多扶接送」,將「服務業」的精神帶入「傳統租車業」裡,讓【孕,幼,老,輪】能夠真正使用到受尊重的交通服務。
我相信,每個不合理的現象,必然有一個合情合理的原因;而每個看似黑暗的存在,都有存在的必然條件。 如果不理解存在的必然條件,沒有看到那個合情合理的原因,就冒然著手想要抺除這些不合理的現象,那我們消滅的是窮人而不是貧窮。 我們希望透過「石頭湯計畫」與「人生柑仔店」,與社會大眾一起看見那些不合理現象背後合情合理的原因,才有機會同理在街頭上生存的人,才有機會看見街頭文化動人的地方。我很期待,因為當我們可以同理跟欣賞不同的存在時,才能改變那些存在的必然條件,社會的資源配置才會真正的改變。
多年致力於研究高齡住宅,主張老人住宅規劃要「去機構化」、「社區化」、「單元化」、「個室化」,認為在地老化最大目的是維持原本的生活方式,並且創立「好好園館」,結合靜宜大學軟硬體設備,提供新型態的附服務通用住宅,打造青銀共住的社區。
主要研究專長與授課領域為知識管理、資訊管理、創新管理、商業智慧以及資通訊科技創新服務模式設計與應用等範疇,長期運用專業解決長照問題,並於逢甲大學「產業競爭力研究室」擔任智庫,透過各領域技術與結合管理相關的知識理論、業界實務、官方資源,致力推動醫療照護領域,進行多層次探討與研究。
Email:wujc fcu.edu.tw
畢業於台大社會系、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現任台北市政府市政顧問、國立聯合大學創新育成中心顧問、青年署青年好政論壇議題規劃小組委員等職,更在數間大學擔任業師、講師,2016年曾獲「關鍵評論網 The News Lens」評選未來大人物─地方再造之殊榮。
任教文藻外語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系兼主任秘書。主授生產與作業管理系列課程。2011年參與偏鄉社區公益與經濟發展芻議與實踐,2013年加入文藻社會創業研究中心,深入社會創業領域;探索社會企業、導入課程、參與社企研討。期望連結大學資源與社區發展,致力社區社會創業、青年返鄉與社區經濟模式之研究與服務。
Email:91013@mail.wzu.edu.tw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創立於1992年,為臺灣第一所公共事務管理領域的研究所,成立宗旨在於強調跨域整合,培育多元社會下政府、企業與地方發展所需的公共事務管理人才。研究領域包括:環境管理、都會發展、社區營造、地區發展、公民社會及第三部門管理等新公共管理領域。教學特色著重科際整合、理論實務並重,強調學生對社會與公共事務之關注及參與力,培育對於公共議題具有知覺、分析、策略連結的跨領域人才。
Email:dobbit@mail.nsysu.edu.tw
長期推動社區營造與社區發展工作,為台灣社造聯盟創會及第二任理事長,積極參與第三部門NGO/NPO之工作,輔導社區自主發展。積極參與公共政策之推動與地方治理實務工作,並長期協助中央政府相關部會(文建會/文化部、研考會/國發會、客委會、農委會、內政部營建署…)與地方政府(台南市/縣、高雄市/縣、屏東縣、澎湖縣…)擔任計畫推動、執行、審議、輔導、施政績效評估等工作。藉由實際公共政策之推動與地方治理實務,積累為教學與研究之能量,促成學用緊密結合。
Email:jkkuo@cm.nsys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