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扶希望苗圃
一間有故事的便利商店

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
苗栗分事務所希望苗圃



創立時間

2009年4月

營運型態

獨立公司

營運項目

聘僱弱勢員工的便利商店。(目前店鋪員工有9位,2位受扶家長、1位受扶青年、1位自立青年、1位自立家長及4位社區弱勢青年)

商業模式

竹南群創家扶店平均每年收入3,305,239 元,支出2,762,828元,總盈餘約3,796,879 元。2015 年起,店鋪盈餘的七成作為公益紓困之用。

社會效益

協助單親、弱勢的貧困家庭就業,期能脫貧自立。自2009年4月迄今,共任用了64位員工。目前店鋪盈餘做為扶助家庭無息借貸之用,2015年4戶家庭,經由無息借貸服務獲得急難紓困31,000元。自2013年初提供此服務至今,已提供給13戶家庭、金額共139,000元。個案被empower(充權)之後,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另外,利用企業所得之盈餘,無息貸款給有急難需求的家庭度過難關,並提供給受扶助學生助學金,幫助弱勢學子就學。

給想要踏入社會企業者的建議

人力、資金、通路,是很重要的。這三樣穩定了,才有辦法跟外面的企業競爭。此外,異業結合可以讓自己少走很多冤枉路,但「不要認為自己是弱勢,什麼事情我都可以不去要求。」自己該做到的還是要承擔。社會企業是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管理人員必須要認同社福團體存在的意義,多一點接納與包容,這家店才會有故事與生命力。

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以下簡稱家扶基金會),成立於1950年,原本收容照顧家庭遭逢變故的失親貧困兒童;後來覺得「孩童」還是應該要在自己的家庭中成長,因此陸續在各地成立家庭扶助中心,推展兒童暨家庭的服務工作。

苗栗家扶中心在1970年成立,原為幫助苗栗縣內的單親貧困孩童,針對兒童及青少年給予經濟扶助,但其實其整個家庭成員都是中心服務的對象,特別是感受到扶助對象的家長就業不易,於是尋思為家長創造就業機會,期能早日脫貧自立,遂開始發展多項社會企業方案。

原本接受扶助的受助對象,自立以後,回過頭來頒發獎學金給其他正受扶助的高中生們,「我看到他們的喜悅,」苗栗家扶中心主任湯鳳琴,在原先受過扶助的人身上「看到驕傲。」

用生命影響生命
一間有故事的便利商店

2008 年一場及時雨,讓正煩惱於為「愛心小舖」找尋出路的苗栗家扶中心主任湯鳳琴,接到了一通來自全家便利商店總公司的電話,邀請苗栗家扶中心加盟,共同前往竹南科學園區經營便利商店。剛開始家扶基金會對於這天外飛來的合作邀約,完全摸不著頭緒,「我們是非營利組織, 怎麼會找上我們呢?」了解來龍去脈後才發現,實際經營一間商店與提供愛心小舖平台,是截然不同的層次,但的確是個真正切入社會企業的好機會。

原來,當時群創光電要在竹南科學園區成立二廠,秉持著善盡企業社會責任的想法,「一定要與公益結合」做為招商條件。全家便利商店經過評估與思考後,決定邀請當地社福團體苗栗家扶中心合作。

2009 年,苗栗家扶中心與群創光電、全家便利商店三方合作,開創了全國第一家與企業、超商通路合作的「竹南群創家扶店」。由全家便利商店負責訓練員工的know how,並分派一名「區域擔當」協助店鋪的正常運作,群創光電提供免費場地及水電,苗栗家扶中心則以人力派遣方式,直接進駐到實體店鋪營運。

以服務弱勢為前提,苗栗家扶中心鎖定弱勢家庭中的中高齡婦女二度就業不易者,以及人際互動技巧差的高中職生、安置機構的青少年(滿16 歲始具打工資格)為主要招聘對象。剛開始總共招募了17 名,並安排訓練、工安課程,至全家便利商店店鋪實習。經過訓練之後,完成實習者有12 名,最終進入到店鋪服務的合格員工共8 名,基本上,店長及副店長由家長擔任,學生則是從工讀生開始做起。

當時,苗栗家扶中心只是很單純地以為,直接雇用受助者,就可以解決對方的就業問題。沒想到,正式工作以後,才是問題浮現的開始。

營運後才覺察問題點1

員工訓練難以到位

首先,弱勢的家長與孩子,多半自信心不足,社交技巧也有待磨練,光是「歡迎光臨」、「謝謝光臨」這幾句話,就要練習好久才敢說得出口;若有商品促銷活動,更難做到主動面銷。開店一年之後,等到多數的員工都步上軌道,苗栗家扶中心才敢進用安置機構的少年, 希望藉此工作的磨練,讓少年們滿18 歲離開安置機構以後,可以有很好的工作經驗養活自己。然而,任用安置機構的少年為員工,則是另外一個層面的難題。

由於這些青少年多半來自功能失調的家庭,有些已飽受身體或精神虐待,這些孩子對於人我界線與社會規範的接受度也比較低,經常伴隨著暴力或是偏差行為,譬如偷竊、說謊、喝酒、吃檳榔等,也經常將店裡的東西當自家的使用,所以商店的盤損率很高。

營運後才覺察問題點2

與企業主關係緊繃

人事更迭、員工管理不易,孩子們也曾因微波爆米花時操作不當引起濃煙,警報系統鈴聲大作、廠區差點進行緊急撤離,甚至還曾經在大半夜呼朋引伴到商店裡玩樂,引發許多工安疑慮等等。剛開始運作的時候,我們跟企業的關係是很緊繃的,隨時可能都會被人家撤掉!

苗栗家扶中心在多方壓力下,也曾希望群創諒解「我們的員工是弱勢中的弱勢,很難用一般人的標準來看待。」雖然,群創對於家扶店已經比要求其他廠商來得寬容,但涉及工安議題卻是園區企業無法讓步的,湯鳳琴其實心裏也有數。

「後來就不斷地開會協調,但也因為這樣,就有了轉機!」因為要處理安置機構少年闖的禍,增加很多與群創開會的機會,反而提供苗栗家扶中心一個全新的視角以及「家扶店」員工一個成長的機會。

危機即轉機1

調整心態
不再以NPO自居

湯鳳琴坦言當時有「我們是一個弱勢團體,你應該要來幫我們,你應該給我們最大的優惠還有最大的協助」的心態。然而,在與群創開會討論的過程中,彷若當頭棒喝,認清了「沒有所謂的應該」;於是苗栗家扶中心轉而調整心態,努力要求員工,鼓勵他們、灌輸他們每一個人都是代表家扶。員工們也知道事關重大,家扶店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關頭,多數員工都很願意調整自己,並更積極努力學習。

店面經營也突破之前守舊和自居弱勢的想法,開始做行銷,譬如逢年過節,家扶店會適時舉辦回饋活動,譬如母親節義賣,還搭配贈送康乃馨,又或者提供一些外面買不到的特賣品等等。

久之,群創看到家扶店的努力,也漸能了解和體會,家扶輔導弱勢員工就業的精神。原本全家總公司全國統一規定不允許加盟店隨意張貼全家以外的宣傳品,但後來竟也同意苗栗家扶中心可以在窗戶上張貼家扶中心的資訊,三方面的互動關係越來越好。

危機即轉機2

單親媽挑大樑
鼓勵其他員工

第二個轉機,就是在危急中被提拔為新店長的單親媽媽—李灼英,她不僅幫助自己的家庭脫貧、自立,也協助家扶店站穩腳跟。

灼英媽媽是在窮途末路之際帶著一雙兒女燒炭自殺,未遂,被苗栗家扶中心的社工員破門而入,救回性命的大陸新娘。家扶店開張的第一年,李灼英不僅成為家扶的扶助家庭,也進入家扶店擔任工讀生,從最基本、粗重的貨品上架開始學起。雖然不識繁體字與注音符號,憑著一股衝勁,李灼英克服電腦操作與注意符號的問題,歷經層層關卡, 終於取得店長合格證書。

李灼英把這個店當成自己的店來經營管理,從員工訓練、櫃台結帳、補貨訂貨、工作分配與管理、倉儲空間管理與優惠活動的配合與掌握等,都處理得井井有條,並經常與其他弱勢家長和青少年員工,分享自己面對家庭的變故,以及從不識字到擔任店長的歷程。

漸漸地,整個家扶店的氛圍都不一樣了, 員工們漸漸以家扶店為榮,更期許家扶店成為一個不一樣的便利商店。湯鳳琴感性地說:「還好有她,如果沒有她,恐怕也沒辦法撐到現在。」

危機即轉機3

闖禍少年漸習得社會規範

在家扶店中,有個孩子經常怠職、出狀況,很多員工都向上反應「不要用他了啦, 我們都被他拖累了」。即使孩子們惹出一堆工安問題,但苗栗家扶中心不願意放棄,持續鼓勵,「我們不怕孩子犯錯,而是要陪伴他們走過!」因為,當初家扶店的產生, 就考慮到這些孩子將來屆滿18 歲必須離開安置機構時的就業能力,因此,家扶店幾經波折, 卻始終不忘初衷的持續陪伴,讓孩子們慢慢學習正確的工作態度以及社會規範。

不放棄的陪伴,終會帶來力量,多年過去,湯鳳琴說,他們現在都已經自立在外面工作,「至少他知道要為自己負責任, 至少他知道他要靠自己的勞力去賺錢,養活自己,而不是靠社會伸手牌。」

站穩腳步
盈餘回饋公益紓困

2015 年起,每年還提撥店鋪盈餘的七成作為公益紓困之用。除了扶助家庭急難紓困,當店鋪員工及扶助家庭發生緊急事件或需紓困時,提供無息借貸服務。另外,提供扶助高中生助學金以及就學相關補助,使扶助高中生穩定就學,減輕就學的經濟壓力。

當這些員工們將獎金一份份發給高中生時,眼神是發亮的,臉上充滿著喜悅與驕傲,而這也是湯鳳琴在社會企業這領域持續耕耘的最大動力,「我看到我的家長、我的孩子改變了,這個是最大的動力。」很多家長,真的是靠著這一份(工作),改善家裡的環境,而且被尊重,「這個是很重要的, 因為他是靠『自己的』勞力。」

湯鳳琴認為「提供弱勢就業」、「empower 個案,讓他們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盈餘無息貸款給有急難需求的家庭」這幾點,在某些個案身上是看得到的。目前,除了受扶家庭以外,也擴大開放給社區弱勢家庭的家長及少年工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