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時間
2017
營運型態
非營利組織
營運項目
社區內的店家身兼多職,自創社區刊物,對外販售。營利所得歸於街區發展協會所有,分九位理監事肩負任務,採專案責任制,從封街徒步、街區導覽、登革熱防治、垃圾處理、街區展覽、聯合尾牙、街頭表演,再到放送頭廣播,以友善社區為初衷,協調問題,再共創解決辦法。
社會效益
以正興一條街的概念,串起在地店家相互扶持,自主設立公共服務,解決社區內的交通、環保等議題,從處理街區的事情開始,未來也將協力解決城市的問題。
如何讓三位平均年齡超過80歲的社區阿婆,在一夕之間爆紅,開簽唱會,還成為各大傳統媒體爭相報導的偶像明星?在臺南中西區的新興商圈——正興街裡,幾位有志道同的店家老闆,靠著一本自創刊物《正興聞》,辦到了。
「只要是這個街區發生的事,就值得被記錄。」
這本看似有點離經叛道的《正興聞》,正因為衝撞體制,用業餘觀點自嘲與反諷,自建一股惡搞、惡趣味文化,讓許多年輕人覺得有趣,紅到香港、日本去。
走訪正興街,許多人不只熱愛品嚐街區小吃,還愛鑽進巷弄裡,跟著《正興聞》探訪那些只有在地人才知道的人情世故。
促成這場街區巡禮的背後推手,正是來自正興街上,這群自稱永遠長不大的店家老闆。
以販售服飾、雜貨的「彩虹來了」老闆高耀威為首,加上傳承三代的「豐發黑輪」、八十年老店的「泰成水果冰」、對茶品很有研究的「布萊恩紅茶」、繼承家鄉味的「小滿食堂」,還有把老屋改造的很時尚的「正興咖啡館」等等。這群店家因為身處同一個街區,而變成交心好友,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正興幫」。
七年前從北部搬來臺南定居的高耀威說:「這裡(正興街)的房屋不算特別『老』,有名的商家沒幾間,說是老街好像也不對,」但從傳統住宅發跡的商圈文化,反倒讓初期進駐的店家少了包袱,還因此變成街坊鄰居特別「關愛」的小店。慢慢堆砌起來的人情味,加上特色店家進駐,讓商圈剎時活絡起來,一時成為台南最熱門街區。
插畫家beat以正興街上各個店家老闆與居民為原型,陸續畫出33隻各有特色的正興貓,做成旗幟及封街立牌放在兩端路口及店家門口。帶點人味的插畫風格廣受好評,也串起店家的共同意識。為了製造熱鬧,店家們還一起辦活動、開音樂會,光一個傍晚,小小一個街弄,就吸引了兩、三千人前來,宛如社區嘉年華。
然而,人流進來了,街區的問題也跟著多了起來。
尤其是交通。正興街不過四米道路,摩托車和汽車穿梭其中,行人往往難以走動。而人潮散去過後,留下的垃圾量更是可觀,鄰里居民不勝其擾。種種問題,讓平常愛開玩笑的街區老闆們變成嚴肅,「製造了熱鬧過後的下一步是:我們想要解決問題。」高耀威說。
2017年,商圈店家合組臺南市街區正興同協會,試圖用破壞式創新,改寫各種遊戲規則。
舉例來說,店家最在意的交通問題,老闆們自行撰寫「交通計畫改善書」,呈報市政府,並積極與鄰里溝通、探訪意見,成功爭取在週末假日裡的特定時段「封街」,禁止車輛進行,讓正興街變成徒步區。
面對垃圾問題,除了積極宣導民眾自帶環保杯,減少使用一次性容器,2017年還串流第三方環保團體「人嶼物」,展開「杯杯計劃」。鼓勵民眾買飲料時,不使用可拋棄式的紙杯或塑膠杯,在選購飲料的時候,告訴店家採用杯杯計劃——飲料裝在玻璃杯,可攜帶邊走邊喝;喝完後,玻璃杯可以在其他同樣加入計畫的任一間店家歸還。好處是,民眾捨去自己攜帶環保杯的困擾,實踐環保理念。
這些由店家自發,串流整條街區的公共服務,積極從各個領域切入問題,處理街區事務。「同協會」取同學會諧音,九個理監事各肩負任務,採專案責任制,從封街徒步、街區導覽、登革熱防治、垃圾處理、街區展覽、聯合尾牙、街頭表演,再到放送頭廣播,每個店家都有專職的社區任務,以友善社區為初衷,協調問題,再共創解決辦法。
這群總愛開玩笑、聚在一起就不太正經的店家老闆,面對問題,反倒充滿魄力,並用自稱很「野」的玩樂風格,鬧出意想不到的成功。
那種帶點玩世不恭、不問孰輕孰重的處事態度,感染了整個社區和遊客。難怪大家都說來正興街,最有魅力的除了食物,還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