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山糖廠社區
呼朋引伴,打造樂活家園

高雄市旗山區糖廠社區發展協會



創立時間

1993

營運型態

非營利組織

營運項目

由多位退休銀髮族擔任志工,協助社區進行美化、獨居老人關懷、社區共食、健康促進會等活動,吸引里民共同參與。此外也積極盤點社區文化資源,開設社區小旅行,導覽旗山文化歷史,並傳承銀髮世代知識,包括碰糖、香蕉絲等文化活動,積極拓展社區產業。

社會效益

社區關懷據點,每週定期開設健康促進會、午餐共食、社區關懷活動,保留文化資產以及傳統香蕉絲工藝,開發文創商品、食農教育並結合社區小旅行,擴大社會參與。

日治時期的製糖文化,在臺灣各地留下了痕跡。位於高雄的旗山糖廠在2002年12月停止運轉,百年老建物走入歷史,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

1990年左右,內政部為促進各地方發展,鼓勵社區自治與民主參與,發布社區發展綱要,要求各地方政府劃定社區發展,依法設立社區發展協會,推動地方自治與文化、經濟事業。 1993年,鄰近旗山糖廠的糖廠社區發展協會也跟上這波熱潮成立。

初期未成形
連據點也未能定位

然而,雖然社區發展協會成立了,但該有的骨肉還沒完全長齊。現任糖廠社區發展協會執行長曾渝媗說,糖廠社區因佔地狹小,社區人力和經費都嚴重不足,一直到2015年現任理事長郭泰志接任時,協會都還沒有一個固定的活動中心。直到2017年台糖公司出借倉庫空間,作為社區關懷據點,方有落腳處。

為了向台糖公司爭取閒置空間,社區發展協會動員了61位志工,在糖廠周邊做文化資源點盤查,並啟動獨居老人訪查、社區髒亂點美化等工作。2015年糖廠社區取得高雄市政府社區評鑑甲等肯定,2016年更趁勝追擊,在社區照顧關懷據點上取得優等證明。

進行資源盤查
重新認識自己

糖廠社區是標準的農業鄉鎮,村民除了種植香蕉外,沿著河岸種植南瓜、白蘿蔔、木瓜、蜜棗等多元作物,許多銀髮族退休後就留在糖廠社區,積極加入社區當義工。整個糖廠社區人口約有一千人,其中60位領有志工服務記錄冊,經專業輔導協助社區持續推動各項活動。

每週二晚間,是社區的健康促進會,由社區媽媽帶頭,教大家跳舞、運動身心。每週二、三中午則聚在一塊,共食午餐,再到獨居老人家中關懷探訪,沿路打掃社區整潔,進行綠化。這些看似簡單且規律的行程,卻讓許多退休銀髮族找回生活重心,透過服務他人,建立自己的生命價值。

當時經社區志工進行文化資源盤查,糖廠社區除了糖廠百年歷史建物外,還有許多廟宇文化、閩客械鬥史和百年老樹等遺跡,有傳遞教育意義的價值。

除此之外,糖廠社區也不斷再思索,該如何不靠政府的補助,讓社區財源自給自足。在社區志工與現任理事長郭泰志集思廣益下,終於研發社區專屬的文創商品,包括獨具特色的香蕉絲手環、香蕉絲手提包等,讓社區找到可對外販售、又連結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

舉辦導覽旅行
間接帶動起眾人活力

光有產品還不夠,為了吸引人潮,糖廠社區設計社區小旅遊行程。從最初的深度文化小旅行,帶遊客們探訪旗山周邊歷史文化、逛旗山老街,到農村一日體驗趣。邀請小朋友、家庭們一起採摘時令蔬果,包括木瓜或蜜棗等,用雙手感受農作物。

2017年起更結合教育課程,開辦食農教育小旅行,結合在地傳統知識,請退休的銀髮族們來當教師,教授手作泡菜、碰糖、南瓜包、香蕉絲手環等各式手作課程。光2016年到2017年一年間,社區小旅行就舉辦了25梯次,吸引了1280人參加。

曾渝媗說,每次開設社區小旅行活動,前來無償幫忙的退休志工們,都比遊客還開心。這種真誠的心意,讓旗山糖廠社區變成最樂活的銀髮天地。

樂活就要動
在服務中找回價值

許多退休志工,都是在社區服務中,重新找回笑容。

雖然糖廠已經停止營運,但因為社區裡的志工們與鄉親們進駐,努力開辦社區旅行和文創加值,閒置空間活了起來。因為人與人的互動,退休生活再次運轉。在糖廠社區裡,銀髮世代活出新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