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時間
2014
營運型態
獨資社會企業
營運項目
為銀髮相關組織與新創團隊提供國際交流、專業培訓與行銷服務的社會企業。
商業模式
服務國內銀髮健康照護產業業者,包括社福、醫護、一般公司行號、學術研究單位及政府單位,提供跨領域、跨國界的交流平台、專業培訓、策略諮詢、市場行銷、活動策劃等產品,來促進業者提供更優質的安老養老服務。
社會效益
輸出臺灣在地的服務經驗,並引進全球對於銀髮照護的知識、經驗與資源,要向國際傳達臺灣豐富的在地銀髮照護經驗。也協助國內有意投入銀髮產業的青創家與社企家,在國際間找到資源、建立網絡,具體實踐社會公益的創新想法與理念。
給想要踏入社會企業者的建議
當你有個相信的時候,你需要透過行動去淬煉出你的信念;任何理想、理念,唯有透過行動才有可能真正的活出來。當然也絕不要一股腦兒、一廂情願地投入,做之前要非常清楚自己為什麼要做這個,當「為什麼」夠清晰的時候,那條路就會「長」出來,不管是貴人、資源、連結都會慢慢湧現,吸引一群跟你理念相近的人靠近。
臺灣有多「老」?看數字就很有感。臺灣目前每年約增加23萬個老人,老化速度全球數一數二,不僅「超英趕美」,連長壽國日本都望塵莫及,推估2021年,長照需求人口為88萬人,到了2026年,每5個臺灣人當中,就有1 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屆時將有400萬以上老人同時在這片小島上生活,創下1544年葡萄牙人發現臺灣高呼「Formosa」以來的歷史紀錄。
2008 年,當時在香港工作的蔡昕伶參與香港第一屆的社企民間高峰會,會中看到《不老騎士》,「我很驚訝,這些長者追夢的勇氣打破我對老的想像,也驚喜的發現臺灣社福團體用這麼創新的方式,去分享關於『老化』不同的觀點與故事;於我而言,這些長者是創新人生的最佳範例。」
《不老騎士》帶來的啟發與感動,成了蔡昕伶創業的燃點。而在同一個高峰會上,蔡昕伶認識了當時任職於臺灣第一家社會企業創投「若水國際公司 」(Flow, Inc.)的陳一強先生及香港社會創投基金魏華星先生等人,開始對社會企業有一些想像,而創立社會企業想法的種子,也從那個時候開始萌芽。
「臺灣正經歷著『急速老化』、『少子化』這兩個史無前例的人口轉折危機夾擊,我們不得不打破過去所有對老化的假設,重新思量『第三人生』的設計機制。」一般提到熟齡市場,大多想到的是醫療或長照,但銀享想切入的點,卻是在進入醫療與長照階段之前的「生活面」。
蔡昕伶指出,第一(求學)、第二(工作與婚姻)人生經歷佔去一般人生命大部份,但隨著平均壽命的延長,進入熟齡的第三人生顯得特別寂寞而漫長。「父母幫我們規劃第一人生,我們自己規劃第二人生,那麼第三人生為什麼常常是放著不管、什麼事都不做呢?」曾有媒體報導臺灣 55 歲以上的就業人口消失了,「並不是消失,而是這群人長期被社會忽略,或是自己放棄追求夢想了。」
臺灣對於中高年齡人口的無視,其實是一個長久以來的文化現象,當社會普遍對於高齡這件事充滿負面想像,如果沒有打破傳統假設,許多人就會按照原本傳統的方式生活,然後一步步面臨生病、失能等問題。
「要知道,失能大多不是一夕之間發生、而是慢慢形成的。想想看,不被重視、不被需要,長者又如何有動力、有意願去努力維持自身的健康?」她思索著:「我們能否在人們進入老化的初始階段,就提供熟齡相關的行銷、傳播、整合服務,讓『老』發揮更多想像、創造更多可能,讓每位長者不論年紀、收入或行動能力,在逐漸進入人生尾聲的這一段時光, 安心度過『第三人生』的美好旅程?」
人口高齡化是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的嚴重問題,很多年輕人可能會覺得高齡化與自己無關,但在處理高齡問題的先進國家如美國,許多學術單位與機構都已經開始積極鼓勵年輕人針對銀髮產業提案,期盼經由年輕人的想像、創意以及對科技的熟稔,協助銀髮產業更活潑健全的發展。「人口老化速度全球第一的臺灣更應如此。」蔡昕伶相信,透過完善的健康照護、社會支持網絡以及經營生活的積極心態,每位長者都能活出像「不老騎士」那樣令人感動的精彩度;而落在青壯年族群肩上的照護責任,也不再是只能繞著「老、病、死」打轉的悲情重擔。
社會創新1
銀享全球基於「活躍老化」、「在地安老」而創立,主要服務國內銀髮健康照護產業者,包括社福、醫護、一般公司行號、學術研究單位及政府單位,提供跨領域、跨世代、跨國界的交流平台、專業培訓、策略諮詢、市場行銷、活動策劃等產品,來促進業者提供更優質的安老養老服務。
銀享透過辦理國際論壇、工作坊、銀享小聚、設計競賽等方式,倡議與分享「銀髮樂活、夢想不老」的概念,同時連結臺灣的企業、非營利組織與各國相對應的組織交流互動,推廣、深植臺灣銀髮服務業的軟實力。最知名的產品包括「銀浪新創力國際週」、「銀浪新創力工作坊」、「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矽谷Aging2.0 臺北銀髮創新小聚」等。蔡昕伶強調:「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銀享所有產品都兼具了『知識管理、國際連結、跨域整合』三大核心價值,這也是我們進行所有業務時希望傳達的產品特色,三大價值互相連結、密不可分。」
社會創新2
銀享的產品以知識型為主,包括:課程、工作坊、論壇、報告、國內外參訪等,由於每一種產品的目標受眾/目標客戶(Target Audience )不盡相同,因此需要不同的規劃;設計出產品之後,如何打入目標社群,這就是行銷。
銀享的獲利模式,除了一系列知識型產品的收入之外,為社福團體與相關企業提供相關業務的規劃、提升國際間的能見度,及以專案進行的顧問服務費,也是重要收入來源,政府經費補助則大多以專案的方式申請。以「銀浪新創力國際週」為例,政府補助、民間挹注以及本身業務收入便各佔三分之一。
蔡昕伶很清楚,社企要能穩健成長、在競爭激烈的企業競爭中存活下來,絕非只靠著熱情理想就可達成,在財務、管理、經營績效等層面,都必須學著思慮周全,才能達到收支平衡甚至進一步獲利,以達到用商業模式解決社會或環境問題的終極目標。因此銀享未來首要強化知識型產品,如系列專業培訓、案例報告、未來產業趨勢研究等,都要更豐富多元。與企業間的合作顧問服務也是,未來將藉由從公司高齡產品研發及行銷、採購、資金或業務上的合作,來尋求更多企業支持參與,擴大經營收入的面向。
社會創新3
有一年「銀浪新創力國際週」活動,針對大家最有興趣的人才培訓的議題進行演講與交流,特別找了丹麥和以色列人才培訓的專家來分享,這個系列活動包括一天論壇、兩天工作坊和兩天的參訪,成本很高。但根據分析,參加者 50% 是屬於社福和醫護背景族群,一般大眾及社會人士約佔 30%,有的是家中有需要被照護者,有的則是希望了解是否有機會踏入可望越來越熱門的銀髮產業,成就自己的第二個事業,而剩下的 20%,是希望吸引產業代表前來。
很多人想聽,卻無法付出門票課程的價格,那怎麼辦?「這時我們就要細細精算,如何訂出最合理的價值,才能創造最多人聽到演講的效益,這其中包括場地時段的選擇、票價的拿捏等等,都是學問。」最終加上政府部門的補助,一場論壇票價訂在 1,500 元,工作坊一天 1,800 元,蔡昕伶說,這種價格與內容,相對於國內許多大媒體主辦的論壇活動,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從第一年開始到現在,衛福部、社家署都給予我們非常大的支持與奧援。我們希望衛福部、勞動部、教育部、外交部等政府相關部門能意識到社會企業所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在銀髮議題裡扮演重要角色,保持緊密連結與溝通管道,也會定期收集政府單位的意見並且分享成果,我們選擇用這樣的模式去經營或影響公部門的社群,但政府補助依然不會是我們仰賴的主要收入與資源來源,我們希望能自我提升營運效率,找出屬於自己的成功模式。」
社會創新4
「每一次舉辦論壇、競賽或輔導,我們都非常謹慎的透過紙本或訪談,去搜集目標族群的意見回饋,一次接觸就有一次回饋,一次回饋就有一次調整,我們隨時在調整策略與產品,這是一個演進的過程,終究我們會達到完美的境地。」
2015~16年舉辦的「史丹福銀髮設計競賽亞洲區大賽」主題是 happiness,要求參賽者做出好的設計,協助老齡者生活更快樂,那次有4 個臺灣隊伍被選為全球競賽決賽的團隊,共抱回 3 座獎項。「你可以很具體看到這些年輕人如何透過他們對設計與科技的掌握,去設想如何為中高年齡族群設計出更開心更便利的生活,這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企業效益之一。」
2016~17年競賽主題是「Innovating Aging-In-Place」(創新中的在地安老),產品設計方向從支持長輩與社會保持互動、結合物聯網概念的應用到防止長輩跌倒的方法、橋接在家長輩需求的輸送服務,從實體產品到虛擬服務,從初老族到百歲人瑞的需求,只要解決方案有創意、影響力、可行性,都能參加。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切磋學習,除了獎金與獎品,更是將臺灣在地服務創意推上國際舞台的大好機會。
銀享全球不是做硬體的產品端,資金需求不像其它硬體設備公司那麼大,也不需要太大的空間、太多的設備,營運模式以人力為主,人是最大的成本支出,人才運用必須再提高效率。創立兩年多,蔡昕伶笑說至今很幸運尚未遇到難以突破的瓶頸或困境,但若說最大的挑戰,那就是「人」。
未來將加強人才培訓,以期在最快時間內搜集到目標族群的回饋,精準的修正、調整產品的豐富度,有效做出產品、透過有效的通路到達有效的社群,創造收入與利潤的商業模式 (Business Model)。
蔡昕伶覺得幫助別人圓夢,也實現了自己的夢,這是從事社會企業最快樂的地方。但是當社會企業成為顯學,愈來愈多人希望透過創立社會企業,一圓夢想時,蔡昕伶的建議是「行動吧!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任何理想、理念,唯有透過行動才有可能真正的活出來。
蔡昕伶強調關注社會議題有很多方式參與,端看你願意用什麼樣的新創方式去實現?成立社會企業只是解決社會問題的其中一個方式,並非唯一的選項。現在新創社會企業風氣正夯,她擔心臺灣社群對於社會企業投注了過多的期待想像。「我們更想看到的是行動,想成立社會企業,最好先衡量自己願意參與多少,在既有的學習、生活與工作時間之外,如何對這個議題有更深入的了解,找到市場的「痛點」在哪裡,然後切入它,解決其中某個環節,進而創造吸引用戶的企業價值點。」
歷經辛苦創業的頭兩年,銀享全球雖還在打造臺灣成為銀髮創新樂活示範區的路上,卻已點燃一盞盞關注熟齡族群、溫暖微亮的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