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昇處方宅配
走近民眾的行動藥師

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



創立時間

2010年1月

營運型態

合資社會企業

營運項目

「行動藥師」到府藥事服務(包含配送藥品與藥物諮詢)

商業模式

實際行為與坊間藥房、藥局相同,以處方箋換健保藥價為主要收入來源。不同的是,主動出擊,提供「行動宅服務」,服務範圍遍及全國各主要城市與部分偏鄉。

社會效益

提升藥事照護效益、減少高齡化趨勢的健保負擔衝擊;縮短了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改善偏鄉「健康不平等」的問題。

給想要踏入社會企業者的建議

長期照顧是需要人才與資金共同支撐的產業,欠缺資金無法吸引優秀人才、欠缺人才無以產出符合水準的照護品質,所以,若有更多大型企業願意以社會企業的型態投入長期照顧,會產生可觀影響力。

臺灣目前約有400萬名慢性病患,其中不乏因為居住偏鄉、行動不便,或忙於工作等因素,無法按時至處方箋藥局領藥。6年來,iHealth行動藥師以驚人里程數跑遍全臺,建立全國服務網絡,透過藥事服務推進健康平等的理想,為高齡化鋪墊照顧基礎。

追尋健康平等
走近民眾的行動藥師

「領藥不方便,乾脆不領、不吃,然後因為擔心沒按時吃藥被醫生發現,時間拖久,連醫生也不敢去看了。」等到醫護人員發覺病患的問題,往往病情已經失控,例如高血壓患者因血壓飆高緊急送醫。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執行長王照允描述的情形,是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病患最令人憂慮的負面循環,若高血壓患者不幸中風、導致失能,個人生活品質直接受衝擊,也會加重健保負擔。

iHealth 政昇處方宅配藥局於 2010 年創立,針對臺灣迅速高齡化所產生的到宅藥事服務需求、縮短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提出全新的「行動藥師」服務概念,專業藥師主動走出藥 局,親自登門為慢性病患者宅配處方箋用藥,並檢視多種慢性病患者是否重複用藥、追蹤用藥後的病情等,提供專業用藥諮詢的到府服務。

處方箋用藥免費送到家
「你是詐騙集團吧?」

藥師的人事與交通往返,是iHealth 到宅藥事服務最顯著的兩大成本。慢性病處方箋由健保給付,病患無須額外負擔,iHealth 若要爭取處方箋患者嘗試新服務,「使用者付費」的邏輯勢必無法適用,維持免費是先決條件。所以,iHealth 的獲利模式再簡單不過,就是「健保藥價」減去「藥品採購成本」,等於是藥品費用加上藥師服務費,社會企業iHealth 的永續、服藥遵醫囑性(病患按時服藥)與健保財政兼顧的理想,都得仰賴這個公式實現。

iHealth 營運模式裡的一番好意,起初常被誤認為詐騙集團。對藥師到宅服務感興趣的民眾打電話進客服:「那麼貴的藥師親自送藥來,我要付多少錢?」「免費?那你們錢從哪裡來?」「健保局?你是詐騙集團吧?」連番疑問加上民眾的直接反應,讓客服人員一時亂了方寸,愈解釋愈像詐騙集團,「服務概念太新」是溝通不易的最主要原因,即使藥師親自到偏鄉做陌生拜訪,情況也好不了太多,由於資訊相對封閉,民眾對於免費送上門的服務充滿戒心。後來總算有公認熱心鄰里、又具地方意見領袖身分的里長,了解 iHealth 的公共衛生理念有益民眾,願意幫忙。

社會企業遇到上市公司
陷入理想與現實的拉距

iHealth 的故事在 2011 年中出現第一個重要轉捩點。暫將營運重心轉至安養中心,是最具實質影響的決定。;另一方面,日本照護人力派遣上市公司SMS(Senior Marketing System) 以持股52%參與投資,基於對iHealth 藥事專業的尊重,只參與投資,並不過問日常營運,但兩者之間產生的對照、激盪,也不容忽略。

「健康不平等的成因很多,但至少處方箋是人人平等的」,這正是藥師的施力點,「問題只在如何讓病患取得處方用藥。」但大眾市場經營不易,「iHealth 網站上線兩、三週,1 張訂單也沒有」,即使加上郵寄傳單輔助,市場仍有如「鐵板一塊」, iHealth 努力另闢蹊徑,主動向企業福委會、病友協會等寄發行動藥師的說明單張,結果也幾乎石沉大海。

只有安養機構例外,踴躍的回應超乎預期!「1 個月就有10 家來找我,最高峰甚至有50 家。」不想輕易棄守大眾市場,但營運數字卻很現實。SMS 創辦人聽完王照允的兩難,只提醒他優先順序,「先讓團隊活下來。」團隊活不好,如何奢談助人理想?

活下來的經營策略1

聚焦開發業務
並不斷進化服務內容

2012 至 2014 年,iHealth 聚焦開發安養機構,並以周全服務贏得口碑,累計至2016年中,已服務全國超過 600 家安養機構,「因為我們擅長傾聽使用者需求」,隨機構需求不斷進化服務內容,「凡是藥師能做的工作,我們就全包了。」

iHealth 提供安養中心多達 25 項服務,「不是只有送藥」,包括為中心住民舉辦用藥講座、每位住民有專屬的「給藥記錄單」、每 3 個月進行一次個別住民用藥評估、提供安養機構急救用藥等。此外,iHealth 也服務安養機構,例如針對護理團隊進行藥事訓練,協助機構符合法規要求、通過評鑑。而iHealth 協助機構實際建立藥事照護流程,既達到政府希望提升機構品質的評鑑目的,安養中心也不致耗費心力卻無實質意義,「我認為這又回到政府、機構、社會企業的『三方』合作。

活下來的經營策略2

用「有效率」養「沒效率」

服務全台600 家安養機構的效益其實不只「三贏」,王照允說,「因為服務分布全國的安養中心,我們才有機會了解各地,深化服務至偏鄉。」iHealth 首先順勢完成全國服務網絡的布建,從北、中、南、東各主要據點續將觸角延伸向偏鄉,相對於「專程前往」容易得多,「策略是先把大點布局起來, 再做小點。」

王照允認為效率的高低,還是取決於市場開發,「一個 50 人的部落,或許六成為慢性病患,若是途中還經過另一個需要藥事服務的部落,人數又會增加」,提高效率的關鍵,在於能否儘量串聯服務路線上的藥事需求,「就算需要開車 3 小時,但進去可服務 30 人,不會不划算。」

獲利與影響力取得平衡
站穩市區後重返偏鄉

根據先前經驗,王照允不會不知道只要持續開發安養中心或處方箋密集的都會區,就可加速損益平衡,iHealth 有意識的「Z」型迂迴成長,充分反映社會企業「獲利主要用來擴大社會影響力」的營運思維,與一般企業全力衝刺股東權益的成長邏輯不同。

合資夥伴 SMS 是日本上市公司,雖不參與iHealth 營運,但每到檢視年度財務表現之際,SMS 仍會基於追求股東權益的職責,建議在獲利可期的安養中心與都會區再加把勁,SMS 的觀點無可厚非,「但這不是我要做的。」經過雙方討論, iHealth 買回SMS 全數持股,於2016 年4 月中止合資關係,iHealth 從此可專注社會企業的核心關懷,但也重新面對財務獨立的挑戰。

改善偏鄉「健康不平等」
行動藥師成為第一線田野調查員

距離臺北市最近的偏鄉,是僅40 分鐘到1 小時車程的新北市坪林區。這裡實際居住人口約1200 人,區內沒有藥局、診所,只有衛生所配置的一位醫師與8 名醫護人員,當地居民若搭乘大眾運輸(區內接駁車轉乘公車到市區, 再搭乘捷運或公車)至醫療院所、藥局領取處方箋用藥,估計往返需5 至8 小時,不難想見, 因為就醫不便導致未按時領藥的機率將相對提高。

全臺類似坪林的無健保藥局、診所偏鄉, 總數超過100 個,由於人口外流,需要到宅藥事服務的現居者多數是高齡族群,藥師在現場除了檢視用藥情形(按時服藥、多種慢性病患有否重複用藥等),最常陪長輩們聊天。

從關懷出發,行動藥師在社區現場看到長輩的陪伴需求,也會察覺各種健康照護問題:細微如個別病患的營養攝取、服藥後的病情控制、可能需要接受復健等治療轉介,大到社區的公共衛生問題等等,行動藥師是能即時發現問題、即時通報問題、連結問題解決資源的第一人。所以,王照允創立 iHealth 時,已經意識到行動藥師必須具有社區營造、推廣公共衛生的熱情。

下一步發展策略1

產官學合作
建立系統化照護方法

行動藥師看到的,是社區健康照護需求的全面,必須有能力將原本專業分科的公共衛生、營養、藥學等 3 項知識整合起來,才能遞送最適當的健康促進協助。如此作法並非由藥師取代公衛人員或營養師,而是更精進行動藥師對健康照護問題的「嗅覺」,扮演好守門員的角色。目前急需的工具,是一套「架構清楚的知識與系統化的工作方法。」

「我認為政府想把事情做好,而iHealth 希望創造多贏。」

產官學合作是必要途徑,但第一階段是先以產學合作,共同研發健康照護的系統工作方法。2016 年,iHealth 計畫與學術單位合作,由擅長第一線服務的 iHealth 行動藥師帶回現場紀錄資料,包括判斷評估、照顧計畫、後續追蹤等,再由擅長學術研究與資料分析的學界團隊「計算出行動藥師服務的效益」,包括藥物經濟效益、在地民眾醫療照護問題獲得改善的面向等。

學術研究結果若能客觀反映藥事照護「預防勝於治療」的效益,iHealth 就有機會進一步爭取產官合作,王照允說,假設目前iHealth 可自力提供每位偏鄉民眾15 分鐘服務,「爭取政府計畫資源,等於爭取延長藥師的服務停留時間,若能再多停留10 分鐘,藥事服務的效益會更好。」。另外,由於流行病學常有區域相關,研發完成的藥事服務系統工作方法,也有助iHealth 將行動藥師的到宅服務複製到亞洲鄰近國家, 向外擴散改善健康不平等、促進健康照護的影響力。

下一步發展策略2

與保險公司合作
降低醫療支出

而在正式取得政府計畫之前,保險公司已經發現 iHealth 的價值:對保險公司而言,藥事諮詢有助降低醫療理賠;保戶則降低罹病風險,有助維護生活品質,皆大歡喜。與保險公司的「B2B2C」模式,將可能成為推動健康照護的有力途徑。

借鏡國外作法,將「長期照顧」與「緊急醫療」打包,由同一醫療照護單位全包,政府給付固定金額,因此,唯有提高照護品質、降低緊急醫療支出,負全責的醫療照護單位才可能產生獲利。

短短 6 年營運歷程,iHealth 經過調降健保藥價、合資夥伴來去等考驗,從中慢慢精煉出社會責任與永續平衡的營運模式,iHealth 正在創造藥事照護社會企業的臺灣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