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
為脊髓傷友,找回向陽生活

新生命資訊服務公司



創立時間

2008

營運型態

社會企業

營運項目

承包資訊相關業務,包括網站建置、維護、平面設計、編出版與電話客服等,2013年首創「代聘代管」機制,提供適合的無障礙空間,代替一般企業聘雇脊髓傷友。另也積極開拓3D列印、數位牙模等工作機會。

社會效益

臺灣第一家專替脊髓傷友成立的社會企業,聘傷友為員工,也替他們找工作機會。

在臺灣,脊髓損傷人數超過兩萬人,且每年持續增加超過一千人。「如果不能死去,那就勇敢活下去。」很難想像,這群傷友平均年齡僅達27歲,年輕生命卻遭逢意外,生命一度陷入苦海,只能長年往返於家中和醫院,失去社交生活。但上帝在他們身上關了一扇窗,卻也為他們找到持續生活下去的動力。

全國首家社會企業
替脊髓傷友接軌社會

新生命資訊公司(以下簡稱「新生命」)是全國第一家專為脊隨傷友成立的社會企業,聘雇傷友當員工,也替他們找工作。

許多傷友就業困難。就算積極投入政府就業輔導,學得一技之長,也可能因為職場環境缺乏無障礙空間,而得不到工作機會。新生命總經理胡家碧為傷友打抱不平,「傷友雖然下肢癱瘓,但腦沒有受傷,他們像一般人一樣擁有工作能力,只是出入行走需要輪椅代步。」而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雖然規定企業或政府機關必須按員工比例進用身心障礙者,但許多企業無法提供無障礙空間,這些不友善的環境,是社會對傷友的二度重擊。

2008年,前資策會董事長黃河明看見問題,決心成立社會企業。希望讓傷友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與其直接向政府領取傷殘補助,不如重新搭起連結社會的橋樑。」

替傷友找工作機會
使其發揮所長

新生命之所以可以自稱是一家資訊公司,在於傷友很多都是厲害的工程師,可以幫一般企業建置網站、撰寫程式;有些則主攻平面設計、編輯出版;口條好的傷友們則負責電話客服、業務行銷,甚至與志工們一起承辦大型活動等等,新生命替傷友找到合適的職務,使司其職。

2013年起,新生命開啟「代聘代管」機制,針對暫時無法提供無障礙工作空間的企業,由新生命公司提供工作場所,讓傷友可以遠距工作,至今合作企業已超過30家。

除了原先合作業務外,新生命還不斷替傷友想資源、找機會,2015年先於臺北市德明財經科技大學取得身心障礙者就業培訓合作計畫,開設了3D列印設計學習中心,2016年向製圖公司學習3D牙模數位典藏技術,開啟隱形牙套與矯正系統產學合作工作,2017訓練還增加了影片拍攝與後製業務。傷友們持續投入有前景的新事業,拓展職業技能,甚至可以獨立成長、在家自主接案。

定位明確才能找到合適的營運模式

胡家碧說,作為一家社會企業,「定位明確很重要,」如此才可以替傷友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減少社會誤解,甚至創造營運正向循環,找到可獲利、又可回饋社會的運作方式。

對傷友來說,病痛存在是事實,不是躲藏與誤解。所以,與其說他們是一群需要社會援助的人,更不如說是需要社會的接納與理解。

胡家碧回憶自己多年前加入公司時才發現,傷友比一般人還要樂觀,「他們雖然遭逢意外,行動受限,但卻也期待有機會重回社會,找回自己生命的價值。」透過新生命,傷友不再足不出戶,工作過程中可以建立自信心,薪水可養活自己,也不用再全數仰賴家人或政府支援。目前,新生命約聘僱了20位傷友,多數居住在大臺北地區,少部分則在另一個桃園楊梅的據點,未來也希望可以擴展業務,以接納更多的傷友。

經過多年努力,新生命營運正常且有盈餘,不僅讓傷友重回職場,重獲生命價值,也證明社會企業可以自負盈虧,即使不仰賴政府和社會捐助,也能找到可獲利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