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時間
1982年12月
營運型態
社會企業的部份仍歸於伊甸社會福利基金會之下
營運項目
主要由社會事業處和交通服務處投入社會企業,細項有交通服務、烘焙、清潔勞務、打字排版、資料處理、公益行銷、咖啡簡餐、文創商品、以房養老、公益Mall、愛心中繼屋、無障礙旅遊、弱勢租屋、手作工坊、劇團、農業等。
社會效益
每年服務超過40,000個因家人身體健康失衡,進而危及家庭經濟與婚姻經營的失能家庭。
給想要踏入社會企業者的建議
“社會企業,如果不賺錢就什麼都不是。”
對於想投入的人,建議必須先了解你的核心價值在哪裡?有沒有照顧到一群弱勢者的生活,讓他們得到幸福?你的品牌形象和專業能力夠不夠?是否可以有專人專職投入其中?對於企業盈餘的分配是否足夠坦誠或盡到對社會的承諾?也要認清楚,目標永遠沒有達到的一天,你的成長動力在哪裡? 更要遵守一個原則,對於那些你要幫助的人,給他魚吃,不如教他釣魚,才能長長久久地走下去。
受上帝的感召,作家劉俠(筆名杏林子)在1982年12月創辦了臺北市伊甸殘障福利基金會(簡稱伊甸),為身心障礙者締造一個可以發揮潛能、活出尊嚴與價值的伊甸圖。
在伊甸30幾年的歲月中,隨著臺灣邁入資訊化年代,組織發展與服務也進入多元化時代,基金會改制並陸續成立國內外服務中心、重殘養護機構與庇護工場,成立全國第一家身心障礙者就業輔導中心,設置視障健康按摩中心,積極參與國際性組織。再隨著社會與環境加劇變遷,人口老化與新移民家庭增加,伊甸整合服務資源,建置全人關懷服務網絡。
自1980 年代以來,在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之下,幾乎所有非營利組織或社福團體皆面臨重大挑戰,不只政府的補助預算緊縮,連帶企業與人民捐款也減少了,像伊甸這樣長久以來有將近80%的經費是來自如菜籃族的小額捐助,更需要面臨產業化、企業化或商業化的轉型考驗。
邁向社會企業之路也成為伊甸的重要里程碑,依照執行長黃琢嵩的分析,「社企基因」包括幾點,如擁有想做好事的溫暖的心,以及想賺錢的冷靜的腦。
伊甸原本就擁有強大的社企基因,為身心障礙及弱勢族群服務的正能量;再來是整個伊甸的組織龐大、需要想辦法賺錢才能維持正常的營運。從伊甸2000 年至2013 年的經費收支計算表來看,事業化自籌財源分別占有全年收入的19.11% 和21.87%,可見伊甸在自籌財源方面的成長,隨著伊甸朝向社會企業目標發展,目前營運已大幅降低福利支出和社會成本,朝自給自足的方向努力。
已在伊甸服務28年的黃琢嵩執行長伊甸擔任過十幾個職務,一路為伊甸的事業版圖開疆闢土,「透過轉化思維模式,就能讓事情往好的方向改變」的方法。
早期一般人對於按摩院的觀感不佳,為了打破一般人對於「按摩院等於色情場所」的成見,黃琢嵩思考按摩的消費模式,明定按摩時段的長短與價格,讓按摩消費公開透明化, 果然順利改觀一般人對按摩院的形象,如今很多視障者在伊甸的協助下找到就業舞臺。
自1983 年起,伊甸就秉持「訓、產、銷一元化」的理想,組織企業體系,提供工作場所讓身心障礙者學習生產、行銷,適應現實生活工作模式,為將來順利回歸社會做好準備。此外,也以社會企業為目標,其中如數位資料處理、阿萬師清潔工作隊、烘焙庇護工場等事業發展單位,都已經各自發展出自給自足的一片天。
化缺點為優勢1
伊甸設立之初,即已開授電腦資訊打字排版相關課程,1990 年6 月,有感於眾多的身心障礙者, 雖然經過長期的電腦輸入職業訓練,但是因為環境的障礙,無法立即工作而閒置在家。為了要保持並增加實力,資訊事業部一腳踏進電腦打字排版市場,一面讓受訓後的學員持續進步, 一面也開發新的就業市場。長久下來,這個事業逐步擴張,從早期的幕後排版,到幕前的全彩色的圖文輸出,成為目前的「數位資料處理庇護工場」累積許多口碑。
「我們是很懂得自我管理和自省的單位, 會去嗅出這個行業的趨勢,有哪些系統需要替代、如何將風險降至最低等等;目前有很多銀行顧客的資料都是交給我們處理。」除了開闢穩定的客源,伊甸也會省視內部是否也有需求,並且交給自家人來處理,不浪費資源。
化缺點為優勢2
黃琢嵩認為,改變的前提是要掌握想解決什麼問題,將缺點化為優勢。例如一些勞力密集的工作可能是一般人不願意做,但卻是身心障礙或弱勢者願意接受的工作型態, 如清潔打掃、資源回收等。伊甸遂專注在清潔打掃這個領域,2008年3月,「阿萬師清潔工作隊」正式成立。
一份事業要能夠長久,也需要品牌形象及專業能力。阿萬師清潔工作隊特別師法日本清潔行業的做法及know how,用心研究在多久的時間內要完成清掃哪些區域;以顧客的角度來衡量,哪些地方或重點會是視覺或感官先留意到的,就特別重點清潔處理,完全就是專業的商業手法,難怪可以搶得商機。
化缺點為優勢3
伊甸的烘焙坊性質上是「職業重建」,目的還是希望在此訓練的學員有朝一日能夠回歸社會,對於產品要求則是「不求流行,但求好吃」。很多身心障礙者在這裡學習,並取得相關執照,一般民眾也在「做愛心、又好吃」的價值下光顧,所以伊甸在各地的烘焙庇護工場皆能穩定經營。
唯有擁有專業技藝,才能不必倚賴社會愛心,直接用「好吃」讓顧客回流,永續發展。黃琢嵩很認同這句話:「隨時準備好,人生隨時都可以轉折,對一個有準備的人,隨時可以轉折。」
走過三十多年,在身心障礙和弱勢者方面耕耘的伊甸不斷精益求精,也積極轉化為社會企業,以創造利潤,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下個階段,伊甸除了持續先前的方向,也因為看到臺灣社會的發展趨勢,將投入更多心力在新移民家庭、中高詅失業者、銀髮族和單親媽媽的關懷上。